七教网
 
 | 首页 | 校园 | 教学 | 德育 | 文书 | 读书 | 论文 | 考试 | 分享 | 站务 | 
 v 您现在的位置: 七教网 >> 考试 >> 继续教育考试 >> 正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内涵及要义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318    更新时间:2017/6/15

第一章 诚信文化的内涵及要义

    【本章要点] 本章的主史内容是介绍诚信文化的内滋及要义。诚信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内在要求。

第一节 诚信的定义

 

    关于诚信,人们一般给出的界定是;诚信是诚实和守信的两方面的统一,是指人的言必信、行必果、不欺不妄的品质。这种理解未尝不可,但又不无缺憾。因为它的着眼点只在诚信的现象或外延,而非诚信的本质或内涵。那么,诚信的本质是什么?

    对任何事物本质的探讨,几乎都可以从它的起源中得到答案,社会历史现象尤其如此。诚信作为一种社会道德现象,对其本质的探讨亦需要从它的起源中开始。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一切社会关系都首先是作为利益关系表现出来的,因此利益关系是道德的直接基础。也就是说,在利益存在的地方,人们为了实现对利益的追求,人类道德才会产生。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正是为了维护和调节人们相互之间的利益关系,实现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人类才产生了对诚信的需要。因此,诚信起源于人类在物质生产的相互关系中对利益的追求。

人类的根本利益是迫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性,人只有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才能存在。人类基于自身的利益必须选择合作时,在合作的过程中必须以人们之间的相互信任为前提。从原始社会人的群体协作到现代社会的一体化协作都是如此。博弈论关于“闪徒困境”的经典案例说明,当两个人缺乏沟通和俯任的时候,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追求,他们可能选择的方式不是合作而是背叛,并因此造成双方最大的利益损失。从这里可以看出,合作需要信任,离开了信任,合作就无法进行。相互信任的双方同样需要一个基本前提,那就是作为道德主体的双方是诚信的。因此,一个人的诚信道德是构成被他者信任的基础,诚倌是构成信任的基础和实质性内容。

    诚信的起源是揭示诚信本质的前提。所谓本质,是指一个事物所具有的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根本属性,这种根本属性,是由事物的内在结构所决定。诚信作为一个社会道德范畴,也具有自己的内在结构,诚信的道德本质存在于它的内在结构中。在最一般的意义上,“知”与“行”的统一构成了诚信道德的基本结构。从诚信的起源中可以看出,诚信是基于人们对利益的追求中产生的,在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进行合作的过程中,人们逐渐意识到,只有坚持诚信道德,人们才能够彼此信任,相互之间的合作才能够长期进行下去,这就形成了人类关于诚信的意识。 这种意识要求人们在合作中真诚相待,不向对方传递虚假信息或掩盖事实真相,尊重对方的权益,彼此间信守承诺或约定、尽忠职守,等等,从而形成了比诚信意识更为具体和系统的诚信规范。诚信的意识和规范构成了诚信道德的“知”,在这个层面上,诚信成为协调人们之间相互利益关系的一个基本原则。然而,道德不能只停留在原则的层面上,还必须在道德实践中实现。这就要求人们在相互间的合作中体现出诚信的意识和规范,否则,就不可能真正达到调整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目的。这样,在实践中形成的意识和规范又在实践中得以应用,形成了诚信道德的“行”,并因此而实现了诚信的基本结构的统一。

 诚信的本质,就是由它的这一基本结构所决定并且在这一基本结构中体现出来,它是一种从道德上整合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现实机制。诚信的这一本质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作为一种道德,诚信明显地表现出了它的主体性特征,即它是作为道德主体的人所做出的一种自觉和有目的的选择。在主体性意义上,一方面,诚信成为人的一种自律和责任,并且在反复的实践中,人们进一步提高了对诚信的认识,又使其逐步内化为人的内在品格。另一方面,诚信的道德主体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又成为道德客体。作为诚信的道德主体的个人,具有道德义务,同时,作为诚信的道德客体的个人又必然获得道德权利。这样,诚信就成为一种社会全体成员应该共同具有的道德品质。

 对于诚信本质的获得,我们还必须从诚信的社会规定性上来看。任何诚信都内含有特定的社会规定性,即它必须具备一定的社会条件或受社会力量的约束才能形成。诚信所需要的社会条件主要包括人们对长远利益的追求动机、道德行为主体的非诚信行为受到有效监督、对道德主体失信行为的惩罚。强调社会条件或社会力量对诚信原则实现的意义,对于完整认识诚信的本质是不可或缺的。

 由诚信的主体性和社会规定性的统一中,我们可以对诚信的本质作出更为深入的规定。诚信作为一种整合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现实机制,首先是以一定的社会条件为基础,在此基础上,作为一种道德意识,逐渐成为社会成员所共有的道德品质;其次,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诚信成为人人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最后,诚信作为一种社会认可的行为规范,为人们提供了一个道德评价标准,在社会实践中发挥出激励和制约作用。这样,诚信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有着内在机理的社会诚信体系。

 传统社会到现代社会,诚信作为一个道德范畴,对于帮助人们建立和维护一种良好的社会秩序发挥了重要作用。诚信的本质体现出它的社会作用。作为一种调节和整合人们相互之间利益关系的现实机制,诚信在人类道德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它不仅存在于世界各个民族和各种文化形式之中,而且植根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人类在不同文化形式和不同社会形态中共同遵循的道德要求。

 诚信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道德建设的一个重要要求,是提高人们的思想素质、改善社会风尚、保障经济秩序良性运行的支撑。诚信是人和人之间正常交往、社会生活能够稳定、经济秩序得以保持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诚信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特征,它的作用的发挥对于道德主体的不同层次有所偏重。当前,我们谈到诚倌,都会从政府、企业和个人三个层面进行讨论。

 对一个人来说,诚信既是一种道德品质和道德信念,也是每个公民的道德责任,更是一种崇高的人格力量。诚信是个人的立身之本,处世之宝。人生立于世间数十年,必须不断学习,以获得知识、增进知识,知识既是个人谋生的工具,也是个人为社会服务的工具。但是,要真正做一个对社会有所贡献的人,光靠知识工具是不够的,还必须有正确的价值观去指导,否则,知识也可能成为滋生罪恶的工具。诚信精神就是培养人的高尚道德情操、指引人们正确处理各种关系的重要道德准则。个人以诚立身,就会公正无私、不偏不倚;讲究信用,就能守法、守约;取信于人,就能妥善处理好人与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对一个企业和团体来说,诚信是一种形象,一种品牌,一种信誉,一个使企业兴旺发达的基础,也可以说是立业之本。诚信作为一项普遍适用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是建立行业之间、单位之间以及人与人之间互信、互利的良性互动关系的道德杠杆。很难设想,一个不讲诚信、不守信用的单位或企业,在现代法治社会能有长期立足之地。在当今时代,每一项社会事业也只有依靠诚信立业,才能顺利发展。

 对一个国家和政府来说,诚信可以说是立国之本。国家的主体是人民,国家的主权也归于人民。但国家的领导者依靠什么去团结人民昵?靠的是明智的政策和精神信念。诚信就是取信于民、团结人民的人文精神和道德信念。诚信是国格的体现,对国内,它是人民拥护政府、支持政府、赞成政府的一个重要的支撑;对国际,它是显示国家地位和国家尊严的象征,是国家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力量,也是良好国际形象和信誉的标志。

 从经济生活来看,诚信是经济秩序的基石,是企业的立身之本和一种无形的资产;从政治道德来看,诚信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品性,是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的体现,是一个从政者必须具有的道德品性和政治素质;从人际关系来看,诚实守信是人和人在社会交往中最根本的道德规范,也是一个人最主要的道德品质,人们在交往中,相互信任是相处的基础,其关键就在于诚信。

 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诚信在社会政治生活、经济生活、文化建设和道德风尚等各个方面,日益显示出它的页要地位。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思想,寄希望于政治上的诚倌:经济秩序的正常运行,迫切要求诚信;人民群众的相互交往,热切地呼唤诚倌;社会的道德失范,急需诚信来予以匡正。

 市场经济,是交换经济、竞争经济,又是一种契约经济。因此,如何保证契约双方履行自己的义务,是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关键。一方面,我们强调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用法律的手段,来维护市场的秩序;同时,我们还必须用道德的力量,以诚信的道德觉悟,来维护正常的经济秩序。市场经济的健康运行,不仅靠对违法者的惩处,更重要的,要使大多数参与竞争的人,能够成为竞争中的守法者,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如果没有道德教育,没有荣辱观念,没有羞耻之心,都信奉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价值观念,人们就会想方设法以各种手段获取利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就无法进行。社会失去了诚信的道德基石,失去了诚实守信为荣、背信弃义为耻的舆论氛围,市场经济的正常秩序是根本无法建立起来的。

 

第二节 诚信的内涵

 

    时下,诚信一词,几乎成为大众传媒使用频率最高的词语之一。诚信问题,也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社会问题之一。对于诚信的含义,长期以来,人们主要是从经济生活秩序的角度对它进行解读。其实,诚信具有丰富的内涵,诚信的完整含义有以下三个方面:

 诚信作为一种道德范畴,首先是指人的一种观念、意志和品质,但这种观念、意志和品质,只能存在于特定的社会关系中并借助这种关系体现出来•诚信,从根本上说是一种人品修养,是做人的根本准则。关于这一点,我国古人有极为精彩的论述。《春秋毂梁传》说:“人之所以为人者,言也。人而不能言,何以为人?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肓而无信,何以为言?”孔子提出“民无信不立”。苟子把是否有“信”作为区分君子与小人的重要道德标准。甚至在人们认为充满诡道的《孙子兵法》中,孙子也将“信”与“智、仁、勇、严”一起,作为将帅必须具备的基本道德。

诚信作为一种人品。其核心是引导人格提升和情操高尚。法国学者蒙田指出:“真诚是美德的首要和基本的部分。它制约着其他一切美梦。没有真诚这种美德,任何美德都将不是其实的。或者都不是真正道德的。“因此。诚信必须从提高人们的精神迫求和道德品质的角度来把握,而不能将演诚信作为一种交换手段。更不成该杷诚信作为谋取某种功利目的的工具。当前社会上流行的所清“以诚信赢得利润”、“用诚信换取效益“等。严格地说。是违背诚信的本质的。在现实经济生活中,道德约束的力量是十分必要和十分重要的。诚信是经济道德的核心,只有坚持这一核心,才能真正构建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道德秩序,诚然。诚信的缺失必然带来道德利益(包括经济利益)的损失,但遵守诚信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的自然义务,不应以获世利益为前提和条件。道德在任何时代都是无价的。认识诚信作为人品的含义十分重要,它提醒我们在诚信建设中,必须把社会的诚信制度建设和个人的诚信品质修养结合起来。诚信制度建设强调的是诚信的他律机制。这种机制具有刚性特征,往往与一定的强制手段相伴随;诚信品质修养则强调的是诚信的自 律觉悟。这种觉悟是诚信已经成为人们内心信念后的结果。因此其对于支持人们的诚信行为,将会产生更加持久的力置。

 诚信又是一种行为规范。从一定意义上说。诚信是忠诚老实、遵守信用的简称。它是人们行为的一种范式。是协妇人际关系的一种基本要求。诚信用于调整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现实关系,并以此形成一种特定的道德实践活动。因此。诚信是一个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和实践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对于这一基本含义,我国古代思想家有过充分的论述。〈周易•乾〉中日:“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 ,认为君子说话、立论都应该诚实无欺、真诚不妄,才能建功立业。第一次明确将诚信作为规范来定位的是孟子。孟子把社会的人伦关系归结为五个方面,即父子关系、君臣关系、夫妇关系、长幼关系、朋友关系,简称“五伦”。将“朋友有信”作为处理朋友关系的基本规范,并与“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合为“五伦道德”。〈孟子•窝娄上〉指出:’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也曾说过:“诚者,实也。实有之,固有之。”

 诚信的基本表现形式是:内诚于心,外化于人,言必信,行必杲;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在现代社会,诚信作为一种行为规范,不仅是调节朋友关系,而且对人们的职业关系和广泛的人际关系,都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当前社会形成的对于诚信的深切关注,就是其广泛规范性的体现。因此,仅仅从经济生活的角度理解诚信,特别是仅仅从商业活动的角度来理解诚信,将诚信仅仅看作是一种商业规范,是不够仝面的。

 诚信是一种制度。所谓制度,就是社会所要求的人们的行为模式。制度是一种规范形式,但在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所有的规范都以制度的形式存在。诚信作为人们的行为范式和人际关系模式,需要制度化才能持久、才有力量。诚信从观念到规范再到行为,从行为目的到行为结果以及对行为的评价与约束,构成了一个有着内在机理的社会诚信体系。春秋时期思想家管仲最先从管理国家的角度提出诚信。《管子•枢言》中说:“先王贵诚信。诚信者,天下之结也。”按照管子的意思,只有坚持诚信这种制度,才能集结人心,天下人团结一致才有保证。韩非子进一步充实了管子的这一思想,并将日常生活的诚信与立国治世的诚信结合起来,指出:“小信成则大信立,故明主积于信。”将诚信作为一种制度来认识,严格地说,应该是近现代的事情,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信用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基础,市场经济更离不开信用这一基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就明确提出,竞争和信用是资本集中的两个最强有力的杠杆。随着资本主义银行的诞生和发展,信用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并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可以这样说,没有信用就没有正常的金融秩序和市场经济。而诚信,则是信用制度的思想道德基础和精神支柱。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今天我们讲诚信,人们大都是从经济制度上去定位。然而,诚信在当今杜会,不仅是一个经济伦理学范畴,而且还是一个社会学范畴。诚信作为一种制度,不但是一种经济制度,同时也是一种政治制度和道德制度。今天经济生活中的诚信缺失,往往与政治生活、道德生活中的诚信缺失有着密切关系。

 诚信不仅内涵丰富,而且类型多样。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将诚信分为不同的类型。科学地把握各种类别的诚信,有助于我们更深人理解诚信的基本内涵。

 其一,根据诚信产生的环境不同,可以将其分为情感诚信和理性诚信。情感诚信是指主要依靠一定的情感而与他人或组织产生和维系的诚信。理性诚信是指主要基于对他人、组织的可信程度的理性思考而产生或维系的诚信。

 中国传统社会以情感诚信为主,而现代社会的经济条件下主要以理性诚信为主。中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总结中国传统社会的主要特征是“差序格局”。“差序格局”总结了中国传统社会复杂而又独特的人际网,不论是乡村还是城市都可以此概括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方式。费孝通以“水波纹”来比喻这样的格局:“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一圈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就越推越薄,这样就形成了差序。中国传统社会中的道德就在这样私人联系的格局下发生着意义。归根结底,我国传统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在熟人社会里,人们彼此是亲朋好友,他们之间的信任是以血缘、地缘为基础而形成和维持的特殊信任。随着社会分工的加剧,城市化与工业化的相互交织,现代社会越来越趋于陌生人社会。在陌生人的社会里,即便是一栋大楼的邻居大多时候也是“老死不相往来”。人们之间的信任关系就不再简单地凭情感去形成和维持,而要以理性做基础。比如,公司之间要签订业务协议,一般都事先通过各种方式考察彼此的资信,以解决这种信息不对称情况。这就是理性诚信。

其二,根据诚信主体的不同,可以将诚信划分为个人威信、组织诚信和政府诚信。个人诚信是作为个体的社会成员在社会交往中所形成和维系的诚信。组织诚信是各类组织,即企业等经济组织、政党等政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等社会组织,在社会活动过程中所形成和维系的诚信。政府诚信是政府及其工作人员在形式国家权力和管理社会的过程中,取信于民、忠于职守、依法行政的诚信。

在个人诚信、组织诚信和政府诚信中,个人诚信是基础,没有个体的诚信,就不会有组织诚信和政府诚信;组织是连接个人和政府的桥梁和纽带,组织诚信对个人发展和政府作为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政府诚信是个人诚信和组织诚信得以实现的宏观条件和制度支撑。这三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共同构筑社会的诚信大厦。

 政府诚信的要义主要如下:其一,诚信意味着政府必须对公众怀有善良的动机。政府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人民服务。为了诚信而诚信,以诚信为手段来实现政府的私利,都表明政府与人民关系的不纯洁。其二,诚信意味着政府必须对公众有忠诚的行动。其三,诚信意味着政府必须取得公众的信任。但是,取得公众的信任是政府诚信的必要条件而不是充分条件。因为取得信任既包括使用诚实的方法,也包括使用欺骗和谎言的手段,而后者在政客那里尤为明显。政客滥用蒙蔽和欺骗的策略,骗取公众的信任。这种行为是不可取的,一旦公众意识到这是一种欺骗行为,那么信任将很难再得以重塑。其四,诚信意味着政府不可以说谎。政府与公众的关系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对任何事物的知情权从根本上说是属于公众而非政府,政府只是公众事物的托管者,没有对公众说谎的资格。其五,诚信意味着政府工作人员必须有善德。

 政府和商人的关系是一对特殊的矛盾关系。2016 年3 月4 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概括起来就是“亲”、“清”两个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商关系是始终绕不开的重要话题。构建健康、清廉、公开、透明的新型政商关系,是顺应经济新常态的大势所趋。习近平息书记为领导干部“亲”、“清”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坦荡真诚同民营企业接触交往,特别是在民营企业遇到困难和问题情况下更要积极作为、靠前服务,对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多关注、多谈心、多引导,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广同民营企业家的关系要清白、纯洁,不能有贪心私心。不能以权谋私,不能搞权钱交易”。解读和把握“亲”、“清”二字,需要政商恪守法治底线、诚信原则、公正标尺和双赢目标,既要矫正勾肩搭背、过从甚密的官商不分,又要防止谈商色变、为官不为的过犹不及,做到有交集不搞交换、有交往不搞交易,携手共建交往有道、公私分明,廉洁互信、相敬如宾,各尽其责、共谋发展的良好政商关系,以推动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

 其三,根据诚信内容的不同,可以将诚信划分为经济减价,J政治岫信和思想诚信。

 经济诚信是基于一定的经济利益,经济主体在经济活动中所形成和延续的诚信关系和道德规范的过程。商品经济条件下,商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分离,经济主体间的诚信成为必然要求。市场主体诚信经经营、诚信交易,政府以及广大财经工作者诚信管理等都是经济诚倌的顶要表现形式。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诚信的社会实践对主体自身的完善、经济效益的提高以及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政治诚信是政治活动主体,尤其是政府和政党,在政治活动中为获得政治支持和政治信任而不断提高公信力的过程。它一般包括政治理论诚信、政治目标诚信、政治制度诚信和政治行为诚信等内容。政治诚信是政治文化的基石,直接影响着民众的政治参与热情与程度以及政府的政治凝聚力。

 思想文化诚信,相对于经济诚信、政治诚信,更侧重人的主观精神上的价值认同,是对思想文化的客观公正的认识、评价以及运用。思想是行动的向导。践行诚信首先要做到思想诚信。坚持思想文化诚信,既要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思想文化虚无主义,又要反对思想文化上的“夜郎自大”的思想意识。

 

第三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内涵及要义

 

  2012 年,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框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第一次将诚信写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诚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

 任何社会在长期发展和实践活动中,必然要形成一定的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一个社会的•文化道德体系建设。随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作为指导当下社会主义文化道德体系建设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所包含的“诚信”思想与中国传统的诚信思想并不完全相同。前者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后者是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前者以协调社会主义社会现代人际关系为主,后者以协调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社会人际关系为主。因此,随着时代的发展,诚信思想必然要更新换代,从传统诚信思想中汲取“营养”,形成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内涵。

 一、诚实劳动是诚信思想的实践基础

  马克思主义认为,劳动是承载历史发展的主体,也是推动人类历史不断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早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同志在谈到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时,就强调要“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2013 年4 月28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时又一次提出:“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所谓“诚实劳动”就是要求人们在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活动中,尊重客观事实,不作假,不投机取巧,不偷奸耍滑。当前,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为了利益,疯狂制假掺毒,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问题让人们逐渐对社会诚信失去信心。汉代韩婴曾言:“与人以实,虽疏必密;与人以虚,虽戚必疏。”在人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待人真诚,即使本来疏远也一定会变得亲密;待人虚伪,即使本来是亲戚也一定会变得疏远。同样的道理,在人与人的劳动关系中,不秉承诚实劳动的宗旨,必然会加剧社会道德滑坡和诚信危机,甚至会给国民经济埋下巨大的隐患。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要想真正走向富强,必须依靠诚实劳动,因为诚实劳动是整个社会诚信思想的坚实基础。

 二、恪守承诺是诚信思想的价值依据

 重诺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认为承诺是非常严肃的事情,君子不轻诺,做不到就不随便说,只要是答应的事,无论有多么困难,都会想方设法办到。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诚信文化建设学习读本重诺的佳话,如“尾生抱柱”、“商秧立木”广魏文侯重诺”等。在今天。每一位参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员都应该恪守承诺、盲行一致︿特别是对于共产党员而言,重诺守信、言行一致必须成为每个党员行为操守的基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强调,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要引导党员、干部“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接受党组织的教育和监督”。2015年12 月28 日、29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专题民主生活会上就中央政治局当好“三严三实”表率提出要求时,再次强调“必须对党忠诚,知行合一,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政治品质优秀,道德情操高尚,脱离一切低级趣味,时时处处以榜样力量感召干部群众”。从历史发展的经验来看,要想“取信于民”,执政者只有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自己工作的标准,才能真正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让社会诚信的价值标尺真正在人民群众的思想深处树立起来。

  三、诚恳待人是诚信思想的哲学意蕴

 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的一项基本课题,就是对“真”、个善”广美”的诠释,揭示它们的理论意蕴和现实指向,而诚恳待人就是要在社会实践过程中实现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真”、“善”、“美”的和谐统一。在社会生活中,待人以诚,则会换得他人真心;与人为善,则自己也会变得快乐;以美的心灵感触世界,则未来都会充满希望。要实现这三者的和谐统一,必须首先从个体的道德建设做起,将道德建设落实在日常生活之中。2014 年5 月,习近平总书记与北京大学师生座谈时指出:“一个人只有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其才方能用得其所。修德,既要立意高远,又要立足平实。踏踏实实修好公德、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从个体的道德建设人手,严以律已、诚以待人,才能形成人与人之间的良性互动,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的氨围才能逐渐形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诚信内涵及要义》
来自[七教网www.qijiao.net],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文章录入:admin    责任编辑:admin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友评论:(只显示最新10条。评论内容只代表网友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 【发表评论】【加入收藏】【告诉好友】【打印此文】【关闭窗口
      友情链接
    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点击申请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站长 | 友情链接 | 版权申明 | 管理登录 | 
    Copyright© 2010 - 2024七教网_教师之家_淄博教师网_山东教师网_致力于提高教师的教育生活水平! 本站部分资源来自网络,如果不慎侵犯了您的利益,请与站长联系(微信zibojiaoshi),我们会立即删除! 信息产业部备案号:鲁ICP备15037360号-2